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

吃完抗焦慮藥物來讀《焦慮世代: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》

 一個月前因為胃燒灼去看腸胃科,醫生判斷我是心因性胃食道逆流,所以除了開給我一般飯前、飯後的腸胃藥,還開了一種叫做Sunpylon的藥,除了抗焦慮之外,它本身也是潰瘍藥的一種。

先說說我吃這種藥之後的感受,吃完身體真的會比較放鬆,肩頸也沒那麼僵硬,而且會想睡覺(嗜睡是這個藥的副作用之一),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,藥效過了之後,身體反而會更加緊繃,也難怪醫生希望我如果沒有特別不舒服,就可以減量或暫停用藥。

說來也巧,在我得到這樣的診斷以及拿到抗焦慮藥之後,便得知這一本甫出版的翻譯書《 焦慮世代: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》,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現代社會焦慮的可能來源以及應對方式。

這本書是用電子書的形式讀完的,根據app的計算,我大概花了14小時又27分鐘讀完,實際上是一個禮拜中斷斷續續讀完的。對於這本書基本的看法是:分析滿全面的,而且以科普書的角度來說算是不難讀,不過還是要對於西方基本的哲學建構,包含對資本主義的批判、對時間的規範以及分工制度的產生有基本了解才比較好入手(大約是高中社會科的程度)。

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

Bud, Not Buddy by Christopher Paul Curtis《我叫巴德,不要巴弟》讀後感

今年虎年新年,長達九天,於是我花了一週讀Bud, Not Buddy這本書。這本書我大概買了8.9年了吧!當初大四畢業以為自己的英文能力達標了,於是在書林隨便捎(台語:sa)一本得獎的青少年文學,想說青少年文學應該比較好讀,但又是得獎的,所以應該好讀又有深度?殊不知我錯了,書籤還停留在前五頁,而被我拿來當書籤是我9年前沒考過的日檢N1准考證Orz

英文能力在研究所的荼毒修煉之後,終於可以好好享受這本不太一般的青少年讀物。因為書的男主角 Bud 是黑人小孩,而他所見所遇也大都是黑人社群,所以文章大部分都會參雜著不正式或錯誤的用法,比如書中的不定冠詞 a 碰到母音開頭都不會變成 an;poor 都會拼成 pour;human beings 拼成 human beans;himself 拼成 hisself;really 拼成 real⋯⋯等。

這本書是一個孤兒小孩找他爸爸的故事,從惡意滿滿的寄養家庭逃出去後,就開始他的流浪之旅,很神奇的是他一路上都遇到不錯的人,而在大蕭條的時代背景(根據書中描述,約1937年 (p.211) ),這樣的故事軸線反而襯托出一股滿滿的溫暖,而不會顯得膩、老掉牙。

書中美國文學的元素很多,包括勞工運動、黑人權益運動,還有 Jazz,以及角色樂觀勤儉的性格、黑人白人互動關係等⋯⋯因此最好具有一點美國歷史的背景知識,才能邊讀邊在腦中刻畫出一點圖像。

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

我讀《慢養功能肌力》

這本書也是花我好一陣子才讀完的(約兩週),內容不難讀,只是剛好這一陣不知在忙什麼,就一直放到過年前了...

作者有四位,不過卻仍有一些錯誤,像是有一處「在/再」不分;還有一處同一段一下子寫「90度」一下子寫「九十度」,而且這段還是在動作示範的地方,只是動作腳換邊而已,就整段複製貼上,結果上一段都是「90度」,下一段卻變成「90度」跟「九十度」,真不曉得怎麼回事⋯⋯

不過大抵上瑕不掩瑜,只是這本書主要目的是「防老」,書中提及:叫做「功能 (functional) 肌力」,是因為練肌肉不是為了練大卻無用,而是要讓肌肉有維持日常生活正常活動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(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, IADL) 的肌力,也就是肌肉要發揮應有的功能。所以如果平常就已經有在上健身房的話,這本書應該不是目標讀者。

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

《Dr.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【暢銷增修版】:用科學╳圖解破除迷思,打造完美體態!》讀後感

 沒事做的日子果然讀書特別快。

我自己算是對健身頗有常識的,讀有體育系的大學果然有差,我自己也認識很多讀體育或是半路出家去當健身教練的外系同學。

因此這本書對我來說,可能只是一些日常健身常識的複習而已。

但史考特醫生當然也不是浪得虛名,這本書最讓我崇拜的地方就是旁徵博引了許多醫學論文數據,來告訴我們飲食該如何控制(高脂飲食不一定比高碳水飲食容易造成肥胖/吃天然食物比吃加工食品更容易讓人瘦)、算卡路里的迷思(如果你不是專業健身教練,算這個幫助不大)、重訓+有氧比純做重訓有用;純做重訓又比純做有氧還要有減脂增肌的效果⋯⋯等等。

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

陳浩基《網內人》讀後感——尋找一部港味小說

從大學時期讀過馬家輝的作品《死在這裡也不錯》之後,對於香港作家特有的「港味」一直印象深刻,除了地理位置的描述帶有異國卻又熟悉的感覺之外,還有遣詞用字也跟臺灣用語多少有些差異,只是之前一直都沒有特別紀錄,這次剛好使用電子書閱讀(Readmoo),就順手電子筆記,方便又有系統。

這次我是第一次閱讀陳浩基的作品,當時也是買了Boox之後,想說瀏覽一些可以入手的電子書,才認識他的,而這次《網內人》還真沒讓我失望。

其實我也很愛閱讀理工背景的作家寫的作品,上一次是在高中閱讀《聯合文學》雜誌裡面一篇張系國的文章,在一堆讀來詰屈聱牙的文學作品之後,他的文章可為耳目一新,只是當時也沒特別做筆記,只想著,台大電機出身寫的作品行文邏輯果然特別直線清楚。

《網內人》這部小說,其實很厚,我在電子書上看所以無感,但博客來描述他有544頁,昨天剛好在誠品瞥見陳浩基另一部作品《遺忘・刑警》,288頁的厚度果然目測薄了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