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虎年新年,長達九天,於是我花了一週讀Bud, Not Buddy這本書。這本書我大概買了8.9年了吧!當初大四畢業以為自己的英文能力達標了,於是在書林隨便捎(台語:sa)一本得獎的青少年文學,想說青少年文學應該比較好讀,但又是得獎的,所以應該好讀又有深度?殊不知我錯了,書籤還停留在前五頁,而被我拿來當書籤是我9年前沒考過的日檢N1准考證Orz
英文能力在研究所的荼毒修煉之後,終於可以好好享受這本不太一般的青少年讀物。因為書的男主角 Bud 是黑人小孩,而他所見所遇也大都是黑人社群,所以文章大部分都會參雜著不正式或錯誤的用法,比如書中的不定冠詞 a 碰到母音開頭都不會變成 an;poor 都會拼成 pour;human beings 拼成 human beans;himself 拼成 hisself;really 拼成 real⋯⋯等。
這本書是一個孤兒小孩找他爸爸的故事,從惡意滿滿的寄養家庭逃出去後,就開始他的流浪之旅,很神奇的是他一路上都遇到不錯的人,而在大蕭條的時代背景(根據書中描述,約1937年 (p.211) ),這樣的故事軸線反而襯托出一股滿滿的溫暖,而不會顯得膩、老掉牙。
書中美國文學的元素很多,包括勞工運動、黑人權益運動,還有 Jazz,以及角色樂觀勤儉的性格、黑人白人互動關係等⋯⋯因此最好具有一點美國歷史的背景知識,才能邊讀邊在腦中刻畫出一點圖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