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BL小說《兒子的男朋友》

 這一兩年開始閱讀一些BL漫畫或小說,我認為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題材,內容表達對於對方的愛意都是一樣的濃烈,差別只是BL題材可能會多了一些週遭友人、親人認同的問題。

比如說《我們住定在一起》就是「胖才可愛」粉專的男女戀人相處的故事插畫本。如果彼此是同性別也不會影響相處模式呈現出來的樣子。

至於《兒子的男朋友》,除了標題本身就很腐之外,內容設定仍然偏理想化,例如媽媽跟媽媽的好友都曾經是腐女,因此兒子出櫃的時候雖然無法得到媽媽馬上認可,卻可以有阿姨從旁協助、改善親子關係。而故事設定也是雙方都曾經交過女友,但發現對於女性的感覺不如對喜歡的男性來得強烈,而確認自己的性向。(然後就無法自拔地愛上對方)

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托福第三戰,終於能放鬆了

禮拜六考完托福,雖然口說跟寫作成績還沒出來,但心中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暫時放下了。閱讀29;聽力26,是我三次以來考最好的一次,口說跟寫作也很順,沒遇到舌頭打結或是用錯字的狀況(上次二戰時寫作就不太理想,沒聽清楚&用錯字)。

說到上次二戰,真的很ㄎㄧㄤ,因為平常寫考滿分閱讀都是30題(三個題組),我就以為正式考試也是30題,完全忘記進閱讀題要先看題數,所以我一直以為時間很充裕,直到寫到25題才發現只剩15分鐘,還有一個題組沒寫!整個超慌張,心跳超快(快到我接下來幾天都還感受得到那快速跳動過後的疼痛),後面的聽力也慌了(雖然成績還是比一戰好,但顯然沒有盡力)。所以這次三戰整個狀況調適得很好,即使是在早上考,也很快進入狀況。我也發現我雖然是在下午會感覺比較有精神,但其實早上的時候我的頭腦是最清楚的(比較不容易出錯)。

三戰我整理出幾個心得:

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

中天眼鏡 - 配眼鏡經驗

因為之前去快時尚配的眼鏡,已經不堪使用了,雖然一支也是要將近4000,不過耐用度跟好戴度都沒有想像中的好。

上一支是我第一次花自己的錢配眼鏡(長大了🚬),再上一隻戴了多久?已經忘了,可能八年有了。那支是上大學後配的,因為是運動型、塑膠框,所以很耐用,我使用習慣很差,卻從來沒送去調過鏡框,後來因為當初驗光師有幫我降度數,加上鏡片用久了,透光度也不佳,才去換的。

我還記得三年前換眼鏡時,還是因為本來家裡習慣配的那家眼鏡行是韓粉,還說要去高雄支持一下韓總。我聽我媽說完,覺得很荒謬,心想,他們覺得好就好,但我可不想給韓粉配眼鏡,所以後來自己在台北的Solomax配一副。(完全就是情緒上的決定)

Solomax是寶島眼鏡旗下的快時尚,東西也不貴,驗光也認真,我挑的是Line熊大的款式,是那時特殊、主打的款式,大鏡片、金屬框(應該是鐵)。一開始配完覺得走路都浮浮的,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,想說習慣就好,結果好像花了兩個多禮拜才漸漸適應,一直到最近才覺得可能是眼鏡的關係,容易感到疲累。

直到這一次去中天眼鏡,跟驗光師講這些困擾,他才跟我說,有可能是我不適應戴大鏡片,所以剛配戴時,原本沒有屈光的地方,也變成屈光,才會造成看地板覺得浮浮的。

這次配的眼鏡,簡約美美的

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

《德勒茲》羅貴祥著

很久以前就聽說過「無器官身體」(Body without Organ, BwO),但一直不知道是什麼,這本《德勒茲》導論裡就有提到,而且敘述方式平實,不會像學術論文那樣文鄒鄒,所以讀起來很快就可以領略到德勒茲思想的奧妙——不再糾結於主體-客體之關係,而是強調不斷變動的現實,但不斷變動亦不等於混亂,而是在「規律中的例外」或「混亂中的規律」等關係中來回運動著,這也符合我們對現實的觀察,國際關係、資本市場、人生,明明有些規則,卻老是充滿意外,而充滿意外的現實,長期來看似乎又有些規則,在這一來一往之中,看似理性,卻又矛盾。

這本書第一次提到「沒有器官的身體」,是在闡述語言的本質,其中最有趣的地方,是「語言是間接性的」:

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

吃完抗焦慮藥物來讀《焦慮世代: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》

 一個月前因為胃燒灼去看腸胃科,醫生判斷我是心因性胃食道逆流,所以除了開給我一般飯前、飯後的腸胃藥,還開了一種叫做Sunpylon的藥,除了抗焦慮之外,它本身也是潰瘍藥的一種。

先說說我吃這種藥之後的感受,吃完身體真的會比較放鬆,肩頸也沒那麼僵硬,而且會想睡覺(嗜睡是這個藥的副作用之一),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,藥效過了之後,身體反而會更加緊繃,也難怪醫生希望我如果沒有特別不舒服,就可以減量或暫停用藥。

說來也巧,在我得到這樣的診斷以及拿到抗焦慮藥之後,便得知這一本甫出版的翻譯書《 焦慮世代: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》,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現代社會焦慮的可能來源以及應對方式。

這本書是用電子書的形式讀完的,根據app的計算,我大概花了14小時又27分鐘讀完,實際上是一個禮拜中斷斷續續讀完的。對於這本書基本的看法是:分析滿全面的,而且以科普書的角度來說算是不難讀,不過還是要對於西方基本的哲學建構,包含對資本主義的批判、對時間的規範以及分工制度的產生有基本了解才比較好入手(大約是高中社會科的程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