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主要介紹財務報表的功能。
財報可以幫助經歷人鍛鍊的五大神功:
1. 誠信
2. 呈現事實、解釋變化,找出管理問題、驗證解決方案
3. 掌握企業三種活動:營運(operating)、投資(investing)、融資(financing)
4. 四項商業智謀的核心能力:正確認知現況(sense-making)、協調整合(collaborating)、形成願景(visioning)、嘗試創新(inventing)
5. 深刻了解財報所透露的經營及競爭訊息:損益表(income statement)、綜合損益表(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)、資產負債表(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s)、權益表(statement of equity)、現金流量表(statement of cash flows)。
(p.50-51)
有競爭的公司不代表一定不好,因為可以彼此砥礪磨練,像是Mercedes Benz和BMW的關係。或像孟子說的「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」。 (p.49)
財報首重誠實,不誠實(做假賬、廣告不實)會:
1. 商譽受損
2. 誠實員工求去、不誠實的員工留下的「反淘汰」情形
3. 當企業加強監控員工,員工會產生不被信任的不滿、生產力降低。→隱藏性成本
張忠謀:「好的道德,等於好的生意。」(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)
不誠實的例子:富國銀行、富士軟片旗下紐西蘭分公司、神戶製鋼所(p.54-55)
財務報表及財務報導要能「表達事實」並「解釋變化原因」。而財報要有公信力,就必須找有公信力第三者,即「會計師」(p.56)
表達事實與解釋變化原因,和財報上的「存量」(stock)與流量(flow)關係密切。
存量:特定時點企業擁有的財務資源,如現金、應收帳款等。→表達事實
流量:一特定時間內財務情形的變化,如營收獲利、現金流量金額等。→解釋變化原因(p.57)
財報是幫助管理階層問理解問題,若要得到答案,得倚賴「管理會計學」進行剖析。 (p.59)
從史記・高祖本紀看企業三大類型活動的重要性:
1. 市場佔有活動(韓信):營運活動(operating activities),重點是營收及獲利成長,及順利從客戶端收取現金
2. 策略規劃活動(張良):投資活動(investing activities),投資活動失敗例子:宏達電,投資活動包括把錢用到哪裡,也包括把錯誤的投資收回(divest)。
3. 後勤支援活動(蕭何):融資活動(financing activities),即金流。充沛的現金流是快速創新及大膽長期佈局的「火藥庫」。(p.60)
運用財報達到四種商業智謀核心能力:
1. 正確認知現狀(sense-making)。例子: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及其二子辜成允(1954-2017)
2. 協調整合(Collaborating)。活用財報,可以串連原本看似無關的人和事。例如存貨,一方面屬於工廠或倉儲管理人員的工作,一方面積壓存貨會影響現金流(跟財務人員有關)。
3. 形成願景(visioning):偉大的企業(沃爾瑪、奇異、默克藥廠)多半有平實的願景(柯林斯與薄樂斯(Jerry I. Porras)的著作《基業長青》Built to Last)
4. 嘗試創新(investing)。例子:戴爾跟HP的比較,戴爾專注於直銷通路並取得成功。(p.61)
其他關於財報的會計準則:
財報通常採用一般公認會計準則(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, GAAP)。
美國會計準則制定組織為「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」(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, FASB)。另一個對GAAP影響深遠的組織是「國際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」(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, IASB),負責發布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」(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, IFRS)。台灣為「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」。
財報中各項數字產生的細節(如何估計無法回收的應收帳款、長期借款在未來各個不同年度的還款金額等),都會在財務報表的附註(footnots)中加以討論。(p.66)
上面這段真是太重要了。關於財報數字有大於20%的變動或其他應該標註的事項,都會在附註中做說明,所以我後來看財報都有注意附註的說明,有沒有合理。
參考資料:《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》。劉順仁著。時報出版。2018年。
註:藍色是引用書中的語句,紅色是我畫的重點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