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

《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》心得整理 - 之一

進入股市超過五年,這次終於決定好好學著看財報了(應該不會太晚吧?),之前技術分析也是看了很多,但如果對某家公司不夠了解,比如說連他們的產品是什麼都不知道,那真的就是無腦買,也無腦賠。

隨興上PTT查了一下,就看到有人介紹這本書,目前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hyread裡面有提供借閱電子版,所以有電子紙閱讀器或是不怕看螢幕會眼睛酸的,就可以直接借來讀囉!

首先,推薦序指出本書看待財報的一個重點:

財報本身可以作為「戰情儀表板」,使經營者統籌公司複雜多變的經營活動,產生企業經營上的「綜效」(synergy)。(p.7)

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》跟《財報就像一本兵法書》都屬於台大會計系「培育問責領袖計畫(Growing Accountable Leaders Project)」的出版品「問責與領導系列叢書」(p.15),不過我目前好像沒有看到這系列有其他書...

在第一章裡,作者劉順仁又把「財報」區分為「狹義的財報」跟「廣義的財報」:

狹義的財報:叫做財務報表(financial statements),指包括損益表等五種報表。
*五種報表:損益表、綜合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、權益變動表、現金流量表

廣義的報表,叫做財務報導(financial reporting),例如年報、法人說明會、重大訊息發布等。
財報數字=經濟本質+衡量誤差+人為操縱 (p.30)


說到財報,當然就要講一下財報的歷史,大家都有聽過複式簿記吧!沒錯,就是從那裡開始的。本書在第34頁提及:「波切歐里在威尼斯出版了會計學鼻祖之作《算術、幾何及比例學彙總》,介紹複式會計(double entry bookkeeping)。」而誠信(integrity)是編製波切歐里密碼的基礎。(p.37)

這張介紹財報的基本觀念:智者可以把波切歐里密碼當成「望遠鏡」,協助企業形成長期的競爭策略。(p.36)並引用李昌鈺博士的說法:「任何不合理、不尋常的地方,就隱藏著解決問題的關鍵」(p.37)

財報對於企業的經營至關重要,可不是只有投資人才要看,企業經營者更要從財報裡看出如何改善弱點、加強經營。麥當勞兄弟(Dick and Mac McDonald)沃爾瑪創辦人華頓(Sam Walton, 1918-1992) 都是透過財報找到賺大錢的方法(p.35)。


然而也有不願意面對公司問題,製作假財報最後演變成弊案的例子:2001年恩隆案2002年世界通訊(WorldCom) (p.44),而全力放空恩隆(Enron)的分析師察諾斯(James Chanos)更因此出名。現在也有專門揪出公司財報作假而放空的禿鷹機構,渾水(Muddy Waters),名稱取自中文「渾水摸魚」這個成語。(p.43)

投資方面,投資人也必須勇於面對財報裡的問題,以面做出偏差的投資決策:

根據1990年以來的行為經濟學研究,在進行投資決策時,一般人常有的偏誤:當投資處於獲利狀態,投資人變得十分「風險趨避」(risk-adverse),很容易在股票有小小的漲幅後,急著賣掉以實現獲利。當投資處於虧損狀態時,投資人卻變得十分「風險愛好」(risk-taking),儘管所買的股票已有很大的跌幅,仍不願意將它出售、承認虧損。當投資人需要周轉資金必須出售持股時,他們常出售有獲利的股票,而不是處在虧損狀態的股票,這種「汰強存弱」的投資策略,是一般投資人無法獲利的重大原因。

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泰勒、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大師(Richard Thaler),將這種行為歸為「心智會計」(mental accounting)作祟。而要投資人結清心裡處於虧損狀態心智帳戶(mental account)是十分痛苦的。(p.42)

總結:經理人看財報可以知道公司營運出了什麼問題,必須勇於做出決策,並好好向投資人解釋,而不是操弄財務報表;投資也必須從財報中看出公司的強弱,適時作出「汰弱擇強」的決定,才不會常常在拗單。


 參考資料:《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》。劉順仁著。時報出版。2018年。
註:藍色是引用書中的語句,紅色是我畫的重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